悦民生活
欢迎来到悦民生活,了解生活趣事来这就对了

首页 > 百科达人 正文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文言文(孟子论桀纣之失天下)

jk 2023-06-20 11:15:23 百科达人171
孟子论桀纣之失天下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不在务善,而在忘恶。”在孟子看来,桀、纣之所以失去天下,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努力去做好事,而是因为他们忘记了做坏事会带来的后果。桀、纣对于人民的生命财产置若罔闻,这种荒唐行为最终铸成了他们的失败,也成为了帝王权力纵横时代的典型例子。本文将从桀、纣的失去天下原因、治国方针和思想道德底蕴三个方面分析两位帝王的政治失误。 一、桀纣之失天下的原因 桀为炎帝之后,纣为商纣王之子,两人都是王者的继承者,权力、地位、财富等等资源再加之作为帝王的支配者,拥有最高的威望和统治权限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但事实上,桀、纣的政绩并不尽如人意,最终导致了他们的覆灭。在孟子的看法中,桀、纣之所以失去天下,根本在于他们忘恶,不是因为其政治立场有问题,而是在于他们犯下了错,“不经治而急其利,求之突威。”(《孟子·滕文公下》)桀、纣的权力来源于上天,理应负有治理天下的责任,结果他们听任一些臣子在自己的支持下横行霸道,扰乱人间的伦理道德。这种漠视社会的铁腕统治路线其本质是弘扬了一种专制的传统,其对社会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孟子认为,桀、纣不是因为缺乏政治诚信或者是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他们试图通过外力强制统治,不重视人民的利益,最终导致他们的政治滑坡。 二、治国方针 桀纣之治国方针,可以认为是将天下财富视为私有财产,并试图把此离谱行为合法化。但按照现代的政治标准来看,这种政策明显不符合任何道德规范和法制意义,相反,却制造了庞大的政治声势。如孟子所说:“舞干戚于郊,设干戚于庙,罢休事于国,尽力于家,好勇而疏仁,无恶不为,无威不施,以酋错贵贱,致天下乱。”(《孟子·梁惠王上》)由此可见,桀、纣深信“白银能成白甲”,认为财富就是唯一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标准,而且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为他们的私人利益奋斗。 更糟的是,桀、纣往往会选择加强自己本身的权力并保护自己的权益,这使他们的统治受到了严重的干扰。不久之后,人民不再关心国家公共利益,也不再关心日常的趣味活动,而是只关心他们自己的利益,对其余人的就不再关注。对于桀纣来说,他们试图使用统治者的恐吓手段来抑制人民的声音,但是在众口一致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就毫无用处了。 三、思想道德底蕴 孟子重视人性的本质,认为人性本善,但性随孝、强、仁、义等品或者外在环境而显露出来。桀纣的统治理念和法制暴政的结果,就是因为其无视社会公德的愈遂败坏。孟子认为,“人非生而知之,而亦非生而善之者”(造化主為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然而,如果一个人之所以不善的原因恰恰是因为他的政治权力,而这个权力恰恰比较高时,政治建设中的道德观必然会受到极大的挑战。没有人可以在本性不善的情况下建立强大的道德标准,当统治者因恶而行事,社会所承受的不仅是物质痛苦,其伤害程度也比精神上的痛苦还要大得多。也因为这种伦理败坏,“桀纣之名在后世炎黄、离晋无属,以滥杀、淫乱为己国之大耻。”,最终导致了他们的失败。 综上所述,孟子对于桀纣之失天下的分析说明了一种统治者的道德失范与政治失策,成为了我国历史上一个有价值的思想。诸如君主准则、公正无私、仁政治国等中华文化传统的哲学价值观,也是“仁”与“德”的人本主义价值的集中体现。只有好的政治道德标准才能成为稳定政治架构的基础,继承史上思想家的观点也是当代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